中国哲学命题大全

作者:王吉盛

内容更新中


       哲学网首页    中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外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基督教思想命题    伊斯兰教思想命题    佛教思想命题

反者,道之动

设置字体大小:


《老子·四十章》提出的关于事物变化的辩证思想。《老子》以“道”为万物总根源,宇宙万物的产生都离不开“道”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(《四十二章》)作为万物的总根源,“道”是永恒、无限,是“常”、是“久”,而从“道”产生的具体事物,都是有限的暂时存在,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”。(《二十三章》)即使天地也不能永久存在,都要“复归于道”。“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”(《十六章》),“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”,众物复归于无物,而“道”又产生出芸芸众物来,如此“有生于无”,“有无相生”形成“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”的生生历程。这个生生历程也就是“道”。也就是说,万物自然生成的过程,也是其存在的根据。万物都要复归于其根,要“复归于朴”,《老子》称之为“反”。“反”是“道”的一个特征,所以,当《老子》“强为之容”描述“道”的时候,便以“大”、“逝”、“远”、“反”来描述不可言说的“道”。正是由于“反”,使“道”能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。(《二十五章》)因此,《老子》说:“反者,道之动;弱者,道之用。”“反”即“返”,也就是万物“复归其根”、“复归于无物”、“复归于朴”。万物从有物“复归于无物”,实际上也就是走向自己的反面。因而“反”的含义进一步指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。弱,指柔弱、衰弱。万物都起于柔弱,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”。(《六十四章》)所以,“柔弱者,生之徒”。(《七十二章》)由弱小到强壮,便要走向自己的反面,由强壮到弱小,“物壮则老”,因而坚强是走向衰亡之路。没有物的衰弱便不会有万物“复归于无物”,也不会有“有生于无”、“有无相生”,绵绵不已的生生历程,所以说“弱者,道之用”。



看网友对 反者,道之动 的精彩评论

我来说一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