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哲学命题大全

作者:王吉盛

内容更新中


       哲学网首页    中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外国哲学命题目录    基督教思想命题    伊斯兰教思想命题    佛教思想命题

天不变,道亦不变

设置字体大小:


汉代董仲舒在《举贤良对策》中提出的常变观命题。董仲舒以“天”为万物的最高主宰,认为“天”是“神之大君”,是“万物之祖”,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,还是人类社会的礼乐教化,都体现了天意,因此他提出“道之大原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”。董仲舒所讲的“道”,主要指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。“道者,所由适于治之路也。仁、义、礼、乐,皆其具也。”(《举贤良对策》)董仲舒认为,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,天意不变,这种最高原则也不变,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,对某些具体制度可以有所改变,但“道”,即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是不能改变的。他说:“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,非改其道,非变其理;受命于在,易姓更王,非继前王而王也。……若夫大纲,人伦、道理、政治、教化、习俗、文义尽如故,亦何改哉?故王者有改制之名,无易道之实。”(《春秋繁露·楚庄王》)改制只是作一些更称号,改正朝,易服色等枝节的改变,不能触及根本大道。与这种观点相联系,董仲舒提出他的“经”与“权”的理论。“经”指经常、通常,即原则性。“权”指异常、非常,即灵活性。他说:“春秋有经礼,有变礼。”即既有原则性的东西,也有灵活性的东西,但“权虽反经,亦必在可以然之域。不在可以然之域,故虽死亡,终弗为也。”(《春秋繁露·玉英》)即变动只能是在原则允许下的变动,超出被允许的范围,是绝对不能变的。董仲舒既强调“经”,又提出“权”,表明他并不主张一成不变。但由于“变”只能是以“不变”为前提的,因而他最终还是强调“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”董仲舒的这个命题,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。毛泽东在《矛盾论》中曾说:“所谓‘天不变,道亦不变’的形而上学思想,曾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。”从先秦诸子着重讲“变”到董仲舒着重讲“不变”, 是中国古代常变观的一个历史性变化。它表明全国性的封建大一统政权建立后,统治阶段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,需要在意识形态上找到理论依据。



看网友对 天不变,道亦不变 的精彩评论

我来说一句